学习”礼仪”,要以提高本人自尊心为基础

时间:2020-11-25 9:51:48  来源:  点击数:

学习”礼仪”,要以提高本人自尊心为基础


    我国是礼仪之邦,礼貌待人是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。家长要从小就养成孩子良好的礼貌行为 名片是华夏先人献给世界文明的1件礼物。它最早产生于我国春秋战国时期,只是最初没有纸,写在竹、木片上,以后才写在纸上。汉初称谒;六朝称刺;唐代以纸书“刺” ,称“名帖” 、“名刺” 、“名纸” ;宋朝称为“门状” ;到明清通称为门状、名刺和名帖(红帖) 。。如在车船上能主动给老人、孕妇、幼儿、病人、残疾人让 座,并乐意给他们力所能及的帮助;能在各种场合使用礼貌用语(您好、再见、谢谢、对不起、请等);做客时,不乱跑、不吵闹。爱父母是子女必须具备的道德情 操。
    我们的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都没有做到位,“有些家长自己就不注意,在应该安静的场合大声说话,或者对孩子不礼貌行为过于纵容。”这些年,小雨经常会到国外或港澳台地区交流,他们的教育方式值得我们借鉴,说:“在台湾会专门设一堂课叫‘轻声细语’,这堂课就是教给孩子什么时候该保持安静,说话要轻声细语名片通常在三种情况下使用:1是在带有商业性质的横向联系与交往中使用;二是在社交的礼节性拜访中使用;三是在某些表达感情或表达祝贺的场合中使用。

    正确的自尊心应具有待人谦逊、不骄不躁的品格。。(如在公共汽车上,大哥哥姐姐给您和孩子让坐了,除了让孩子说“‘写哥哥姐姐”外,我们还必须灌输这样的思想:“孩子,现在哥哥姐姐给您让坐了,你长大后也要怎么做?”从小让孩子懂得为小孩,老人让座也是自己的义务。)我们看到欧美人普遍会演讲,这样的能力不是天生就有的,在美国、墨西哥、俄罗斯等很多国家从小学开始就设‘说话课’,从小就告诉孩子怎样在别人面前自信得表达自己的观点。”

 

  千里送鹅毛

    “千里送鹅毛”的故事发生在唐朝。当时,云南一少数民族的首领为表示对唐王朝的拥戴,派特使缅伯高向太宗贡献天鹅。

    路过沔阳河时,好心的缅伯高把天鹅从笼子里放出来,想给它洗个澡。不料,天鹅展翅飞向高空。缅伯高忙伸手去捉,只扯得几根鹅毛。缅伯高急得顿足捶胸,号啕大哭。随从们劝他说:“已经飞走了,哭也没有用,还是想想补救的方法吧。”缅伯高一想,也只能如此了。

    到了长安,缅伯高拜见唐太宗,并献上礼物。唐太宗见是一个精致的绸缎小包,便令人打开,一看是几根鹅毛和一首小诗。诗曰:“天鹅贡唐朝,山高路途遥。沔阳河失宝,倒地哭号啕。上复圣天子,可饶缅伯高。礼轻情意重,千里送鹅毛。”唐太宗莫名其妙,缅伯高随即讲出事情原委。

    唐太宗连声说:“难能可贵!难能可贵!千里送鹅毛,礼轻情意重!”

    这个故事体现着送礼之人诚信的可贵美德。今天,人们用“千里送鹅毛”比喻送出的礼物单薄,但情意却异常浓厚。

  学习”礼仪”,要重在实践,一个人的礼仪只能在言行中才能反映出来,不说不动就不能说某个人有没有”礼仪”,每个人都要在理解礼仪要求的基础上,敢于在日常的言行中、平时的待人接物中展现自己文明有礼的形象。学习”礼仪”,要以提高本人自尊心为基础。自尊,即自我尊重,是希望被别人尊重、不向别人卑躬屈节,也不容别人侮辱、歧视的一种心理状态,是人的自我意识的表现,并以特定的方式指导人的行动,是一种积极的行为动机。

    名片之所以在现代社会中得到广泛应用,是因为它使用起来简便、灵活,能适应现代社会人际交往十分频繁的需要,成为现代交际的1种工具。交换名片是人们交往中常用的1种介绍方式,使用时有许多讲究。